充電樁功率的競賽中,,國內是否落后了,?

充電樁功率的競賽中,國內是否落后了,?前兩周,,車和家發(fā)布增程式量產車理想智造ONE,打出沒有里程焦慮的旗號,。

進入2018年,,電動車的消費者們,對車輛的續(xù)航里程期望值已經(jīng)上浮至400公里起,,A級電動車市場主流車型NEDC續(xù)航紛紛站上350公里乃至400公里,,也說明了這一趨勢。

然而,,對于更多的燃油車主來說,,他們不選擇電動車的理由是——“加油5分鐘,充電十小時”,。

為了占住未來的市場,,車企、動力電池巨頭,、電池初創(chuàng),、充電樁技術商……一眾產業(yè)玩家,圍繞快充技術,,分別在車輛充電速度,、動力電池充電性能、充電樁功率三個領域,,開啟了三場戰(zhàn)役,。

一、充電速度之戰(zhàn):從1小時到15分鐘,,傳統(tǒng)車企圍剿特斯拉,!

今年日內瓦車展上,號稱“特斯拉殺手”的捷豹I-Pace橫空出世,,充電功率達到100KW,。搭配大功率快充功能,使得這輛帶電量達到81kWh的電動車能夠在40分鐘充至80%的電量,,對應NEDC續(xù)航400公里,。

充電樁功率的競賽中,,國內是否落后了?

充電樁功率的競賽中,,國內是否落后了,?

I-Pace對標的特斯拉,在超級充電站的支持下則最多可達到120KW充電功率,,特斯拉的各個車型基本也能滿足1小時充足80%電量(為了保護電池,,動力電池充電最后20%的余量通常會強行限制電流,采用涓流充電),。

在特斯拉立下充電速度標桿后,,來自傳統(tǒng)車廠的競品們不敢怠慢。“一小時內充至80%電量”,,基本成為了豪華電動車的入門標準,。

然而,如果與帶電量75KWh的Model X 75D相比,,I-Pace無論是在最大充電功率還是最快充電速度上,,都沒有優(yōu)勢,傳統(tǒng)車企純電動車在充電方面與特斯拉的第一局較量中未能取勝,。

今年秋天,,盛名在外、被寄予厚望的奔馳EQC問世,,帶電量80KWh,,充電功率110KW,充至80%電量時間與I-Pace看齊,,40分鐘,。傳統(tǒng)車企支持者們設想的第二位“特斯拉殺手”,人設也轟然倒塌,。

EQC發(fā)布后不久,,特斯拉的第三位挑戰(zhàn)者奧迪E-tron上場,在特斯拉家門口—美國舊金山發(fā)布,。顯然,,E-tron敢“打上門去”,還是有些準備,,至少在充電速度上是這樣——e-tron最高充電功率150KW,,充至80%電量的快充時間為半小時。

盡管E-tron明年才能量產,,但在充電速度的紙面數(shù)據(jù)上,,傳統(tǒng)車企終于完成了對特斯拉的超越。

同樣要在充電速度參數(shù)上超越特斯拉的,,還有寶馬尚未正式官宣的iX3。在外媒的報道中,這款寶馬的純電動SUV最大充電功率也將達到150KW,,快充半小時充滿(80%)電量,,兩年后量產。

但半小時的充電時間,,仍然是燃油車加油時間的6倍,。車企們認為這個比值還需要縮小。

于是,,保時捷首款純電動車Taycan發(fā)布時,,宣布最大支持350KW的充電功率,讓其快充時間可以縮短至15分鐘,!對外宣傳時,,保時捷一直強調比特斯拉強了數(shù)倍的充電性能。

有意思的是,,馬斯克在兩年前就表示,,會把特斯拉的最大充電功率提升至350KW,然后馬斯克表示不現(xiàn)實,,降至200-250kW合適,,但特斯拉忙于Model 3的量產,今年夏季末升級充電功率的計劃又跳票了,。

從100KW到350KW,,從1小時到15分鐘,一系列豪華電動車將快充功率提升3.5倍,,快充時間則提升了4倍,。

但需要提到的是,特斯拉目前仍然是支持充電功率最高的量產電動車,。

二,、動力電池倍充性能之戰(zhàn):從2倍到20倍!

如果從保時捷Taycon將搭載的350KW充電技術來看,,電動車最大充電速度的進步已然很快,。然而,與電動車最快的耗電速度相比,,仍然不夠看,。

以特斯拉Model S P100D為例,其電機最大輸出功率達到568KW,,只需要10分鐘,,就可以把100KWh的電池徹底耗盡。在這樣的條件下,,電池的放電倍率是6C(即放電功率是電池容量的6倍,,充電功率同理 ,,該數(shù)值越大,電池充電/放電越快,。),,而特斯拉快充的充電倍率沒有超過2C。

動力電池的安全性,,是其中最大的瓶頸,。事實上,為了在充電時“不出事兒”,,如今在乘用車上量產應用的動力電池,,充電倍率基本都不超過2C。

為了電池內部鋰的脫嵌有序進行,,防止產生析鋰,、電解液分解、電池過熱等危及安全的問題以及內部結構塌陷造成的循環(huán)壽命衰減問題,,在需要長時間保持恒定功率的充電過程,,無論是主機廠還是動力電池廠商,都對超大功率的充電持謹慎態(tài)度,。

好在,,動力電池技術的持續(xù)進步,陶瓷涂層隔膜,、耐高壓高溫電解液,、正極材料包覆、新型負極材料的開發(fā)等等技術的成熟,,為亟待滿足的快充需求創(chuàng)造了條件,。

產品方面的表現(xiàn)是高端電動車們最大充電功率的不斷上升,產業(yè)鏈上游則是動力電池巨頭與初創(chuàng)公司們在不斷探索動力電池快充的倍率極限——這一數(shù)字,,已經(jīng)從2上升到4,、6、10倍乃至更高的倍數(shù),。

avatar

發(fā)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