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大難掉頭,,對于傳統汽車大國德國來說,,亦是如此,。在氣候變化壓力越發(fā)緊迫的當下,傳統汽車行業(yè)從曾經的驕傲變成如今的負擔,,德國也不得不考慮邁起略顯沉重的步伐,走上轉型的道路,。德國總理默克爾3日表示,,德聯邦政府將攜手汽車業(yè)界推動出行方式的轉型,,希望最晚到2030年能在該國建成100萬個充電樁。
據了解,,默克爾的上述決定出自于當天在總理府官網發(fā)布的例行視頻,,為此,她將在4日與與該國政界人士,、車企負責人,、工會代表和行業(yè)專家舉行戰(zhàn)略對話。對話將聚焦三大議題,,即推廣新能源汽車使用,,包括聯邦政府和車企共同出資的購車補貼,充電設施建設及如何確保汽車制造商和配件供應商的員工能夠通過培訓適應行業(yè)轉型帶來的影響,。
從傳統汽車大國轉型,,似乎已經成了德國的一塊心病。此前默克爾便已為電動汽車改革設立了專家小組,,今年4月,,該小組還發(fā)布報告稱,到2030年德國必須實現10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才能顯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滿足德國所設定的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7.5%的目標,。
氣候壓力是德國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因素,畢竟氣候問題關乎的從不只是汽車,。一直以來,,德國民眾都對氣候變化十分關注,德國政府在氣候問題上的緩慢動作自然招致民眾的不滿,,這也解釋了為什么積極倡導氣候和環(huán)保議題的綠黨能在今年5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異軍突起的關鍵所在,。在此背景下,德國政府不得不重新開始重視氣候問題,。
在原計劃里,,德國本應該在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較1990年降低40%,但在9月的新聞發(fā)布會上,,默克爾最終不得不承認,,這一目標很可能無法實現,取而代之的便是新出臺的“氣候保護計劃2030”,,希望以此推動德國實現2030年的減排目標,,包括為二氧化碳排放定價、鼓勵建筑節(jié)能改造,、資助相關科研等諸多措施,,涵蓋能源、交通,、建筑,、農業(yè)等多個領域,。